1936 年,有个看着挺平常的上海牧师,私底下筹划了一件特别了不得的事儿。他打算把三个孩子送去苏联,这里头有俩孩子居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儿子。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月,这任务感觉根本没法儿完成。可谁能想到呢,命运这就开始起变化了,一场跨国的惊险行程也就这么开始了。
【通俗易懂的】
您知道董健吾吗?这人可真不简单,那是个全能型人才啊!他特别清楚怎么给地下党打掩护,而且对古玩鉴赏那也是相当精通。就他这能耐,往后那可是起了大作用呢!
咱这故事得从1936年讲起。那年年初的时候,宋庆龄让董健吾给毛泽东或者周恩来带一封密信。这事儿听起来好像不难,其实特别不容易。为啥呢?那会儿国共内战打得正凶呢,董健吾走这一趟,那得从战火中穿过去呀!
董健吾一路折腾,好不容易到了陕北,却没找着人。不过呢,这趟路也没算白走,他随口说了自己在上海收养过毛泽东两个儿子这回事。就这么一说,一下子让中共高层重视起来了。
中共高层商量了一下,认为得把这俩孩子送去苏联。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可不是像吃顿饭那么容易,得把两个身份比较特殊的孩子悄悄送出国去。光靠董健吾一个人不行,得找其他人帮忙。
这时候,没想到张学良出现了。那董健吾和张学良咋认识的呢?这得从一次送信的事儿讲起。
董健吾要去陕北送信,半道上遇到大雪封山,实在没辙了,就去找了张学良。张学良特爽快,自己开车把他送到机场,还给他安排了一架专机。打这起,他俩就交上朋友了。
后来董健吾去了西安,张学良那是热情招待啊。这俩人啊,一见面就特别投缘,聊得那叫一个欢。张学良呢,还把自己珍藏的古董拿出来给董健吾瞧瞧。哪知道啊,董健吾一眼就瞅出好几件是假的,把张学良惊得够呛。
临要走的时候,张学良问董健吾有啥需求。董健吾脑子一转,说想送三个孩子去苏联念书。张学良很痛快地就应下了,还说愿意出钱。这下可好,事儿有希望了。
张学良这人挺靠谱,很快就联系上了他的老部下李杜,打算让李杜带着三个孩子去苏联。董健吾也没耽搁,麻溜地准备行李,给每个孩子都买了个小皮箱,把衣服和生活用品都装好了。另外,为了更稳妥些,地下党还安排了杨承芳跟着一块儿护送。
7月的时候,有一群人出发去苏联。哪想到刚到法国,就碰到糟心事儿了,苏联使馆不给发签证!一打听,原来是日本人在背后捣乱。这可把大伙给愁坏了,费好大劲儿出了国,难不成要白忙活一场?
有一行人不得已在巴黎耽搁了好几个月。这时间一天天过去,杨承芳想到个办法,去找中共在巴黎的同志帮忙。这些人脑子一转,说毛泽东的孩子已经到苏联了,这下子签证可算给批下来了。
然而,李杜他们被拒绝入境了。这时候,国内出了件大事,那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没办法,李杜等人只能垂头丧气地回到上海。
最后啊,毛岸英兄弟俩让康生给接到了莫斯科,给安排在了郊区的一所国际儿童院里。到这时候,这场特别惊险的秘密行动才算完满结束啦。
【写在最后】
过了 25 年,美国记者斯诺又来到中国,他向毛泽东询问当年帮过他的那位“王牧师”。这个“王牧师”就是董健吾,不过他的真实身份那可是一直被牢牢保密着的。
1961 年,陈赓将军接到命令去看望了这位功绩很大却没啥名气的老同志董健吾。最后,董健吾被聘为上海市政府参事,他为革命事业做的贡献总算得到了该有的认可。
有人讲,历史好比一条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的大河。董健吾的事儿呢,就是这大河里的一小朵浪花,瞧着好像没啥特别的,可在要紧关头却能激起巨大的波澜。这桩被长久遗忘的旧事,使我们了解到那个年代的艰辛与不凡,也让我们体会到普通人在历史的洪流中能够产生的作用。
#深度好文计划#